目录
体坛观澜
21世纪以来我国妇女体育研究评述与展望张钰馨;蒋云辰;1-3
新媒体视界下的体育传播现状、困境与展望孙嘉蔚;4-6
大学生身体活动影响因素: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视域的综述与分析马骁;7-9
全民健身与休闲运动
北京科技大学建校70周年大型团体操表演的创编实践与思考文秀丽;10-12
黑龙江省世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健作用探究初燕妮;郭宏伟;13-15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体育设施供给与体育活动需求的矛盾及发展路径孟庆川;徐雨悦;顾佳丽;张馨臆;许晓健;16-18
体教融合模式下上海市高校美式橄榄球发展策略探究朱威;19-21
抚州民俗体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陈国华;丛睿;肖斌;22-24
省级“全民健身示范县”建设经验及问题研究——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例杨瑞洁;25-28
体育教学
“学—练—赛—评”一体化高校体育教学实践研究赵正;29-31
《校园足球理论指导与实践》课程思政构建研究卢自力;32-34
高校武术课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合探析张军;张中沉;赵怀强;35-37
课程思政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在独立学院的应用吴良奇;胡亚娟;38-40
双语教学模式在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周灿;41-43
高校游泳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研究郑伟东;曹桂祥;44-46
应用型地方高校体育院系课程思政教学路径建设与实践研究——以衡水学院为例付建强;彭磊;杨学坤;李国敏;井文华;王书芳;47-49
环洞庭湖区高校龙舟运动校本课程建设与发展的思考李佳川;周次保;张可;唐金根;50-53
青海省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调查研究苏路;53-56
“教会、勤练、常赛”理念下高中校园足球教学策略研究何华兴;57-59
“双新”背景下高中体育融合式教学设计——以“乒乓球:左推右攻”一课为例武钰婕;马雪明;60-62
以趣为基:实现特殊学生的快乐体育课堂杜祎南;63-65
体育大单元教学提出缘由、概念解析及设计流程黄小栖;66-68
小学体育有效性教学的实践策略研究陈娟;69-71
“常赛”视域下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实践策略钱亢;72-74
利用结构化教学 发展学生体育素养巢玲;75-77
智慧体育与运动科技
适度运动通过脑肠轴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的研究进展夏亚丽;范宇琦;王舒娟;78-81
武术基本功练习对女大学生身体素质影响分析张健;82-84
印尼羽毛球男双阿山、亨德拉组合的技术运用研究胡华君;85-87
在校大学生膳食结构情况及其对BMI和耐力跑成绩的影响——以上海商学院酒店管理学院为例程子卿;虞玉华;姜红;白晨;钟棋严;朱雯;崔琳琳;88-90
融微课于传统武术课程的教学研究陈昇;黄思源;刘少峰;郭森林;91-93
民族县域体育课堂教学中运动损伤的成因、预防——以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为例朱志豪;胡举政;94-96
初探啦啦操教学实践对初中女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韩迎春;97-99
指向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提升的江南船拳操的开发和研究承珠凤;100-102
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李海龙;张宗富;贾传法;屈艳;103-105
运动训练新理念
青少年手球训练优化策略分析赵佳芹;丁轶建;106-108
高校游泳运动员陆上训练新思路崔薇;109-111
花样跳绳若干理论问题辨析门传胜;112-114
家校社协同促进青少年校外体育锻炼策略研究曹峰;王志强;向茂娟;孟欣雨;115-117
专项素质训练对青少年跳高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高珊珊;118-120
高职院校学生体育运动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探究——以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陈徽;邸亚军;薛佳雨;121-124
运动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篮球意识培养策略研究孙凤龙;杨霞;124-127
巧用“变”招觅奇效——啦啦操训练中“高原现象”的应对策略举隅张盼铖;杨国威;128-130
体育人才培养
我国校园足球政策执行的阻滞因素与消解路径——基于萨巴蒂尔和马兹曼尼安政策执行综合模型的分析李宏宇;131-133
校园足球推广对初中足球选项课的影响研究——以中山市纪雅学校为例郭蕾;134-136
对以体教融合为基础、以中国足球协会女子乙级联赛为平台的“高校卓越女足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屈家乐;137-139
大型体育赛事体育展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段华;140-142
北方民族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王平;143-145
深化体教融合:甘肃校园足球的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刘伟贺;146-148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建构阳光体育大课间张慧;149-151
低年级儿童体育活动中口令无效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究程严凯恩;孙倩茹;152-154
来稿须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