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体育这十年
新时期弘扬北京冬奥精神的创新路径研究顾瑛;1-3
论冬奥明星在大学生榜样教育中的作用杜佳怡;4-6
体坛观澜
上海市竞技体操运动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黄小倩;7-10
校园体育活动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研究述评彭成根;陶庆域;袁志超;陈捷;11-13
“双减”政策下中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价值、困境及优化策略研究冯丽瑶;14-16
全民健身与休闲运动
体医融合视域下肇庆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及体育公共服务需求研究黄倩;吴昌文;马增妍;邓睿;17-19
上海市全民健身体育场地现状研究及策略杨熠晟;20-22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众体育健身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申登宏;张春志;丛阳;23-25
茂名市青少年羽毛球培训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车雨梦;宋淑华;26-28
昆明市高校开设龙舟选修课程的可行性研究——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李乾江;29-3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衡山“席草龙”的传承和发展罗文敏;32-34
后申遗时代洪洞通背缠拳的发展困境与文化出路李金秋;35-37
青少年体育
“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与路径向依依;38-40
游泳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的逻辑机理、问题考量与实践路径罗升;李浩南;阮莎;41-43
体育教学
课程思政背景下运动心理学融入体育教学的探讨王佳杰;臧家利;44-47
体育课程的基本内容与思政元素映射融合探究杨莹迎;张蒙冉;隋红;48-51
体教融合背景下“双高计划”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耿媛媛;魏玲玲;51-54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的路径研究樊婷;徐燕龙;55-57
合作学习法在高校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李家威;58-60
“互联网+”背景下游戏化在体育教育中应用模式的探索——对西班牙ExpandEF教学模式的解读曾辉;61-63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教学内容构建探索罗正琴;64-66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现实境遇与实践路径李柏林;薛建新;67-69
教会是基础 勤练是关键 常赛来体现——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之路周春锋;70-72
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体育教学的思考研究柯光宝;73-75
高中体育田径教学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研究陈景志;76-78
初中体育足球变向运球技巧教学研究杨峰;79-81
文化学视域下开展排球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王沁;82-84
基于核心素养探究开展小学生体育评价的路径杨阳;85-87
基于“快乐体育”教学理念的小学篮球课堂教学探究侯辉;88-90
智慧体育与运动科技
2022丹麦羽毛球公开赛骆建佑击败安赛龙制胜因素分析郑天羽;91-93
茂名市某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学业情绪研究熊海珍;郑金寿;陈键中;94-97
广东省第十一届大学生运动会竞技健美操男单项目比赛成绩影响因素分析梅文劲;98-100
场景时代智慧体育公园的内涵特质、构建维度与发展路径研究王珊珊;管文潮;101-103
健康教育课程与体育等学科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实践研究许丽;邢军;戴春玉;曲庆梅;董天梅;104-106
FMS功能性动作筛查对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损伤风险的影响研究侯胜;107-109
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体育教学的实践探索俞程皓;周星栋;110-112
运动App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与认知的影响——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陈慧敏;113-11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大众健身相关问题研究黄清皓;曹杰;116-120
运动训练新理念
功能性训练对公安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于宁;120-124
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保障原则与构建路径研究胡勇;125-127
高中体育运动训练中增强核心力量的策略研究张滨;128-130
对运动损伤的认识和对高中体育教育课程的建议黄一轩;131-133
论体育舞蹈的竞技性与艺术性对大学生的影响王杨铮辉;134-136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锻炼意识的研究王克平;137-139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研究——以400米跑训练为例毛祖平;140-142
促进初中男生上肢力量发展的运动处方设计周晓娜;143-145
攀枝花市中学“三分式”课外体育活动实施可行性分析熊壮;146-148
体育人才培养
高校体育专业研究生体成分现状分析——以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21级体育专业研究生为例童棵;149-151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公共体育课教师教学能力提高路径探究余博;张颢译;152-154
来稿须知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