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体育这十年
基于2013—2022年核心期刊文献的中国老年人体育研究可视化分析熊昊;1-3
体坛观澜
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校企合作视角郭峰;林少柱;4-7
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现状及斯皮尔曼等级相关性研究于忠涛;别业军;张威;吴惠玲;7-11
《民法典》视野下体育伤害侵权自甘风险规则的研究刘欣;12-14
新时期体育中考改革路径研究朱俊朋;曾锡银;15-17
全民健身与休闲运动
体医融合视域下我国老龄人口体育健康传播模式研究左俊龙;李怡舟;18-20
浙江体育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多元主体协同供给研究刘海洋;曾楠楠;王永祥;21-23
软式飞镖课程线上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广州市花都区秀雅学校为例龙成富;梁荣发;郭培虹;24-26
云南攀岩“省队校办”模式的可行性分析符仕平;秦丽芬;臧卡;27-29
大埔县百侯镇学生参与定向运动的情况调查与分析黎永连;30-32
体育文化建设
文化强国背景下体育文化的发展研究李晓引;张奥赛;33-35
以街舞为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发展的路径研究杨硕;王诗棋;陈裕绰;36-38
青少年体育
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促进中小学生健康的策略研究李强;吴龙辉;韦丽春;39-41
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学生体育道德培养的实施路径探究张悦;42-44
“健育体育”教学主张内涵与实施策略王晓娥;45-48
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阳光体育一小时活动的研究张春光;49-51
体育教学
高校体育档案建立与管理研究王宏;52-54
审视与建构:“德·技·文”三位一体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万会珍;张元驰功;55-57
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曹桂祥;58-60
基于问题教学法的瑜伽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杨中秀;涂春景;61-63
高职院校武术课程教学的风险评估与预防邵万鑫;64-66
高职院校乒乓球选修课程的美育元素探索郭琴;67-69
课程思政融入体操普修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付威;70-72
湖北省体育中考改革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与对策研究杨位威;73-75
传统武术融入高中体育教学的路径研究张斌;76-78
“学训一体化”视域下高中多元化体育教学实践探究肖亮;79-81
初中跨栏跑教学中女生恐惧心理的成因分析与策略研究——以厦门市音乐学校初三年女生为例李莉玲;82-85
初中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积极性的策略探讨李进军;86-88
“教会、勤练、常赛”教学新模式下中职卫校篮球课程一体化设计与实施李娟;89-91
小学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探析莫彦羽;92-94
智慧体育与运动科技
科技裁判的利与弊——VAR与SAOT对足球比赛的影响张月萌;胡应国;95-97
2021年世锦赛中日集体花球啦啦操成套动作编排对比分析宋兰兰;高扬;98-100
高职心理亚健康大学生有氧运动干预研究李海燕;101-103
少林拳对青年肥胖女性脂肪代谢的影响于良;翟占魁;104-106
数字体育技术对网球赛事服务系统的影响研究邓晴予;107-109
高校足球教学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分析——以长春师范大学为例何家兴;滕占强;110-112
3~6岁幼儿体适能课程设计方法探析杨曈曈;邓绍猛;113-115
运动训练新理念
高校学生足球队管理探析——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男子足球队为例赵守斌;赵京辉;116-119
高校越野滑雪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研究季翔;120-122
核心力量训练在竞技体育训练实践中的理性思考赵连玉;孙凯;程磊;123-125
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研究——基于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大四学生体质测试结果分析王旻;126-129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大单元项目化作业设计策略陆煜;129-132
立定三级跳远训练方法研究陈雄;133-135
少儿趣味田径器材在体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以软式趣味绳套为例张文荟;136-138
体育人才培养
运动员长期发展模型的理论阐释及其实践应用研究高杨;139-141
基于OBE理念的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考核改革研究芦燕;142-145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路径肖庆群;146-148
云南高校2018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资格证国考面试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洪鑫莲;杨松宁;吕赟;149-151
南京市体育后备人才示范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式——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秦淮科技高中女子排球为例王义炫;152-154
来稿须知155